中國如何實現創新效率全球第一
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的全球創新效率指數排名世界第一。今年前8個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國內申請人中國發明專利9.3721萬件,同比增長28.3%;同時,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93件。有關專家認為,近年來持續保持這一較高的增長態勢,與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國家有關政策的推動、企業發明創造活動的活躍是分不開的,而且在今年產業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這對企業保持穩健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企業創新發展
“今年前8個月,我們提交的發明專利申請超過100件,為企業在鋼鐵業‘寒冬’中逆勢增長奠定了基礎。”近日,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鋼股份)總經理助理王立新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經濟增速放緩和鋼鐵業整體遭遇困境的現狀,太鋼股份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重視發明專利在企業轉變產品結構、增長經濟效益中的支撐作用。今年前8個月,僅在幾個高端不銹鋼產品上就已經實現利潤5億元,在全國不銹鋼行業處于領先地位。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廣泛開展了企業、園區的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工作,為激勵發明創造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通過穩步推進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工作,改革管理方法,建立試點示范園區和企業的考評機制,制定出臺了試點示范分類指導意見,全面推進了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工作。截至目前,全國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園區已有41個,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單位1065家。
據了解,在這些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單位中,積極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推動了發明創造數量與質量的不斷增長,有效提升了企業競爭能力,促進了經濟效益穩健增長。在近日公布的“中國企業500強”中名列第一的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的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今年前8個月提交的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950件,獲得發明專利授權為420件,同比分別增長8.38%和32.59%。
“發明專利的穩步增長,表明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正加快建立。”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許春明認為,國內企業獲發明專利比例已經從10年前的1%,增長到目前的52%。專利制度激勵了廣大研發人員的技術創新熱情,為產業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支撐作用日益顯著。
地區差異縮小
廣西同比增長102.3%,寧夏同比增長84.1%……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統計數據中,中西部地區成為提交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增長的一大亮點。
“這表明在有關政策的引導下,地區創新差異正在逐步縮小。”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認為,近年來,在提交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方面,一直存在著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異等問題,雖然說這是由于地區經濟差異帶來的客觀問題,但是,如今這些差異正在逐步消除,數據所顯示的就是最好的事實。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部署要求,針對地區的不同特點,大力開展區域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有針對性地出臺了關于促進中部、西部地區知識產權工作的指導意見,與湖北、湖南、江西、貴州等中、西部地區的多個省份舉行了部省會商,開展了知識產權援疆計劃,推動地區知識產權工作發生了一系列變化。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中、西部地區在內的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臺了地方知識產權戰略或貫徹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意見,16個省市區制定了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年度推進計劃。
東部地區不斷前行,中西部地區的發明創造活動日趨活躍,追趕步伐加快。在今年前8個月的內地發明專利受理量排行榜上,地處中部地區的安徽省數量為1.0125萬件,同比增長78.4%,同比排名上升4位,躍升進前10之列,居第7位;西部地區的四川省以9454件排名第8,同比增長56.1%,均呈現大幅較長之勢。在四川省發明專利領先的成都市,今年前8個月地區生產總值(GDP)增幅近13%,超過全國平均值。
截至今年8月31日,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為39.4741萬件,同比增長37.7%;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同比增長0.79件,比6月底增長了0.15件,增勢喜人。“發明專利可以提升地區經濟抵御風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已為國內外的發展事實所證明。”許春明認為,發明專利持續增長,將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知識產權報 記者 趙建國)
12-10-15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轉 |